他大胆预测:“地缘政治的未来属于俄罗斯-中国联盟。”
《豪斯霍弗与太平洋地缘政治》
坦布斯(Lewis A.Tambs) 撰
曲达译 马勇 校
节选二:豪斯霍弗代表作《太平洋地缘政治学》
豪斯霍弗如是划分世界权力的分配范围。他在课堂上大胆预测,未来世界局势主要受5大势力的支配:泛陆权大国(以德国、苏联为代表)、泛海权大国(以美国、英国为代表)、泛苏维埃(苏联、东欧、中亚在这里被叠加计算,二战与冷战也充分证明了苏联的能量)、泛伊斯兰(被他不幸言中,ISIS等恐怖组织)、泛东亚(如他所预测的那样,亚洲四小龙、日本战后高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奇迹、东南亚新制造中心先后出现、)。
全书结构及主题
《太平洋地缘政治》的副标题为“地理与历史之关系的研究”,1936年和1938年两次再版,定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导言,二十七章,两个附录,四十二幅地图以及表格,共339页。这部著作涵盖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以“是否存在一种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学”这一问题开篇,随后讨论“基于面积、海岸和位置的大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空间图景”,接下来处理例如“太平洋海域的人性意识演化史”“土著的基本信仰”“太平洋社会学”等多种论题,最后以“从1924年到1936年的太平洋地缘政治”结束。
分析并纵观前述章节,会发现这本著作有某些一以贯之的主题:世界权力的中心曾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现在正转向太平洋地区,那里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同时坐拥全球70%的自然资源储备。既然日本和德国已经没有理由成为彼此的竞争对手,它们就理应联合起来。德国、俄国、中国、印度和日本应当联合起来,对抗海洋殖民霸权,即抵抗大英帝国、法国和美国。这一欧亚联盟[西]起莱茵河,直达黑龙江和长江流域。既然日本把“亚洲是亚洲人自己的亚洲”作为自身的宣言,就当与德国联盟。中国正在觉醒,因此,日本根本不应试图征服中国,因为,它最终会被中国推翻。
“既然地缘政治的未来属于俄罗斯-中国联盟”,日本要实现其目标就必须与俄国合作。
日本如果与俄国联合,它们在东亚地区就无敌手……俄国控制蒙古,日本控制中国东北南部,及其中间的缓冲区。
此外,从海参崴起飞的飞机能覆盖日本群岛全域。所以,日本应该占领东南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进一步向美洲移民。来自东亚尤其来自中国的移民人数会在整个环太平洋沿岸地带不断增长,美国和加拿大的太平洋海岸尤其会受到影响。
《太平洋地缘政治学》的影响
“田中奏折”及德日协定
《太平洋地缘政治》的影响立竿见影。这本书随即在日本和俄国翻译出版,并成为东京和莫斯科的研究对象。由于在远东的特殊地位未能获得国际认可,深感恼怒的日本在1925年与苏联签订了《日苏基本条约》。尽管日本得到国联授权接管了此前德国在赤道以北的全部岛屿——加罗林群岛(Carolines)、马绍尔群岛(Marshalls)和马里亚纳群岛(Marianas),但其争取人种平等的条款被国联拒绝;1922年,日本海军军备受到华盛顿会议限制,伦敦方面决定不再续签英日同盟,这几件事被日本视为奇耻大辱。
《田中奏折》
接下来出现了1927年的“田中奏折”(Tanaka Memorandum)。据说,这个奏折受益于豪斯霍弗的《太平洋地缘政治学》,此书引发了日本陆军和海军在帝国扩张线路上的分歧。一条扩张路线是中国大陆方向,另一条是东南亚和太平洋方向。陆军的机会在于,中国正处于蒋介石和毛泽东所分别领导的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宣布东北独立成为日本的附庸国,通过武力夺取了政治权力。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尽管日本鼓励民众向南美尤其巴西和秘鲁移民,当年日本人口已经超过了6920万,这表明日本正急切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豪斯霍弗谴责日本入侵中国的罪行,却为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及意大利的加入兴奋不已。至少,他的德日合作的宏伟设想的部分计划正在实现。
遭到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拒绝,以及痛失爱子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除了与苏联结盟以外,他赞成豪斯霍弗的很多地缘政治分析。纳粹使得豪斯霍弗的声望蜚声世界。尽管如此,直到1939年豪斯霍弗七十寿诞时,他仍保留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他曾担任德国科学院(Deutsche Akademie)院长(1934—1937),随后又出任海外德国人民联合会(Volksbund fur das DeutschtumimAusland)的主席(1938—1941)。豪斯霍弗是国家主义者,但不是国家社会主义者。1938年,豪斯霍弗警告希特勒,他的政策可能招致战争,但遭到无情拒绝。他的儿子阿尔布雷希特追随父亲的足迹,边旅行边写书,在柏林高等政治学校教授地缘政治学。阿尔布雷希特在外交和政治领域十分活跃,1940年被柏林大学聘为地理学教授。1939年8月23日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令豪斯霍弗欢欣鼓舞。他宣布:
德国和苏联再也不会因意识形态的冲突或可调整空间的地缘政治基础而危及对方。
《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现场
《德苏互不侵犯条约》把芬兰和波罗的海的三个共和国以及一半以上波兰领土交给了苏联,使得德国能够集中精力对付法国和英国。然而,这种做法激怒了日本。日本撕毁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的三方条约,出兵占领法国维希(Vichy)政权控制下的印度支那,并与苏联签订中立条约。即使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之后,东京也未撕毁这一条约。
希特勒入侵苏联以及公布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Final Solution)方案后,豪斯霍弗感到极度失望,带着自己的非雅利安人妻子玛莎退居位于南巴伐利亚阿默尔湖的山中,透过那座松林覆盖的小山,他看到希特勒在莫斯科面前颤抖,日本袭击珍珠港,夺取菲律宾,袭取新加坡的英国海军基地,入侵荷属东印度群岛和东南亚,进逼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英属印度,俨然逐渐展开了印度洋-太平洋的宏大战略。南京、马尼拉、雅加达、河内、新加坡、曼谷和仰光的傀儡政权,统统向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愿景振臂欢呼。
但这当然不可能成功,盟军很快发起反击。豪斯霍弗的大儿子阿尔布雷希特参与策划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被盖世太保抓获并处决。美军投入了战斗,在美军使用原子弹轰炸广岛两天后,1945年8月8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日本投降。与此同时,豪斯霍弗被纽伦堡国际军事特别法庭传讯。乔治敦大学外事学院教授、耶稣会士沃尔什(Edmund A. Walsh)领导的一个聆讯组负责审讯已76岁高龄且备受打击的豪斯霍弗。1946年3月10日,绝望的豪斯霍弗和忠诚地陪伴了他近50年的妻子玛莎双双自杀,他们幸存的儿子海因茨第二天早上才发现父母的遗体。
太平洋地缘
政治学
[德]豪斯霍弗 著
马勇 张培均 译
《太平洋地缘政治学》即将上市,敬请期待
地缘政治学
的历史片段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编
刘小枫 甘阳 顾问
娄林 主编
扫描小程序码购书
天猫链接(复制后打开淘宝)
$obg7YIQvu1W$
看
经典与解释 延伸阅读